朱自清《匆匆》教案 一、教材简析: 《匆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讲读课文。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匆匆》是现代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间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课文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了拟人、比方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是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首篇课文。 二、教学理念: 根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制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设计特色感悟品析积累运用 三、教学准备: VCD、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四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流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谈话激情,导入课文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单元提示,明确本文在单元中的位置,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这篇文章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要求学生仔细、全面地读课文,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读书活动,读后开始发言。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悟,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老师:《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爱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话题辐射全文,通过以说代讲、以读促讲来学习课文,既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一话题有一定难度,老师应加以引导点拨。) 老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如叠词的应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