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是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教育。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公共部门决策的构成与结构、本质与功能,认识公共部门决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认识公共部门决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决策结果的影响,了解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的理论和方法,为他们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中很多内容。在兼顾理论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该课程有目的地从系统科学的角度,介绍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前景,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讨论、模拟情景、分小组进行科研攻关,自学、作业等方式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相关的教学VCD。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 20%,主要是让学生自主研究,课后要交读书报告和研究报告。三、教学内容 (一)、绪论(4 学时)本章作为绪论,主要阐述公共部门决策的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性质、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勾勒公共部门决策的产生、发展轮廓,明确学习方法与意义。1、公共部门决策的研究“范式”(2 学时)(1)、学科名称梳理(2)、公共部门决策学科的研究对象(3)、公共部门决策的学科性质(4)、公共部门决策学科的理论体系(5)、公共部门决策学科的划界2、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1 学时)(1)、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2)、中国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3、学习公共部门决策的方法和意义(1 学时)(1)、学习公共部门决策的方法 (2)、学习公共部门决策的意义思考题:1、如何认识公共部门决策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2、分析政策科学与政治学、经济学之间的关系。3、阅读《葛洲坝工程的决策内幕》(载《新华文摘》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