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 2014 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第 3、4 课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 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二 今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得才之道多端,而莫先于改科举。……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中学课本)通过以上材料,概括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的理由、主张,并简要加以评述。要求表述成文,字数不得超过 180 字。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具呈举人康祖诏等,为要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迁都练兵,受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呈请代奏事。材料二 窃闻与日本议和,有割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补兵饷二万万两及通商苏杭,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此外尚有缴械.献俘.迁民之说,……材料三 不揣狂愚,统筹大计,近之为可战可和,而必不致割地弃民之策,远之为可富可强,而必无敌国外患之来,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请回答:(1)以上三则材料均引自同一历史文献。请写出该文献作者。这一文献曾引起一件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有何影响? (2)材料二提及“与日本议和”的背景是什么?签订了什么条约? (3)材料三中皇上指谁?以作者为代表的派别叫什么?主张变法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但见识深浅大不相同。 ——《中国全史》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材料三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