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第一课时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训练点 1.学习文章借多变的语言形式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 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赞颂邓稼先献身国家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感受邓稼先的人格魅力。二、学法引导 1.介绍邓稼先生平经历,在现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体会本文的深刻之处。 2.抓住重点句或重点段,特别是作者议论和抒情的部分,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深切怀念和敬佩之情。三、重点、难点、疑点重点、难点: 1.研究文章的句式变化及其作用。 2.学习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 解决办法: 1.反复研读,以读带讲,在读中感受语言形式,体味感情。 2.讨论研究,对难点重点,我们应集思广益,互相补充提示。 3.录像观摩。利用《飞越太平洋》等科研电影的片断,使学生感受科研工作的艰辛和巨大意义,从而理解作者的感情。4.质疑。学习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像导演一样指引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发挥主体作用,质疑环节则是转换老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放手发动学生思考问题,突破知识点。四、课时安排2 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录像片《飞越太平洋》。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现今有哪些国家拥有核武器吗?(学生答)我们中国是什么时候拥有的核武器呢?是谁领导研制成功了我国自己的核武器的?——邓稼先。这个名字鲜为人知,因为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心甘情愿地做了无名英雄,他们长年用心 爱心 专心 115 号编辑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烈乐章。他们是我们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就让我们展开课本,去谛听他们感人的事迹吧!(一)明确目标1.学习文章借多变的语言形式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3.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4.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邓稼先献身国防的崇高精神的赞美。这节课,我们在解决基础知识、阅读课文基础上,重点研究第一小节。(二)整体感知1.作者介绍: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邓稼先同是大学教授的孩子,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