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并能正确运用。(2)能够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式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方程组、图像等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如模型方法、等效方法等;(2)通过例题的分析,使学生形成解题思路,体会特殊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及其重要推论式并加以应用。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运动学问题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请同学们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速度公式:vt=v0+at, 位移公式:s=v0t+at2/2不含时间的推论式:vt2-v02=2as二、新课:例: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个路标时速度又相同.则: [ ]A.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B.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C.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点拨:直接分析难以得出答案,能否借助图像来分析?(学生讨论发言,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图像.)解答:作出三辆汽车的速度-时间图像:甲、乙、丙三辆汽车的路程相同,即速度图线与 t 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则由图像分析直接得出答案 B.根据学生分析情况适当提示.【例题 3】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车在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甲车以 10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从静止开始以 1.0m/s 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问:(1)甲、乙两车出发后何时再次相遇?(2)在再次相遇前两车何时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要求用多种方法求解.学生分析与解答:解法一:函数求解.出发后甲、乙的位移分别为s 甲=vt=10t ①两车相遇: ③解出相遇时间为:t=20s两车相距:△s==10t-0.5t2求函数极值:当 t=10s 时,△s 有最大值,△smax=50m分析、归纳:△s 的变化用心 爱心 专心当 v 乙<v 甲时,△s 增大当 v 乙>v 甲时,△s 减小当 v 乙=v 甲时,△s 最大 根据学生分析情况适当提示.解法二:结论法求△smax.当 v 乙=v 甲时,△s 最大,有:at=10,t=10/1=10(s)s△ max=s 甲-s 乙=10t-0.5t2=50(m)解法三:图像法.分别作出甲、乙的速度-时间图像当甲、乙两车相遇时,有 s 甲=s 乙,由图像可看出:当甲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