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南 省 新 安 县 第 一 高 级 中 学 高 二 数 学 1.1.1 集 合 的含 义 与 表 示 问 题 导 读学习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 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 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 互异性. 无序性; (4) 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 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学习重点. 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学习方法与教学用具 1. 学习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学习相结合,加强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教学用具:投影仪.一、预习评价学习小组要在结构化预习的基础上,结合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思考下列问题,整体把握全文,解决以下问题问题一:( 1)1— 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 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6) 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的所有实数根; (8)不等式的所有解;1 (9)国兴中学2004年9 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这9 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总结出集合的概念问题二:下面请班上身高在1.75以上的男生起立!他们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啊?问题三:如果用A 表示高一(3) 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 用a 表示高一(3) 班的一位同学,b 是高一(4) 班的一位同学, 那么a 、b 与集合A 分别有什么关系? 由此看见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四:世界上最高的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问题五:世界上的高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问题六:问题五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问题七:由实数1 、2 、3 、1 组成的集合有几个元素?问题八:问题七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问题九:由实数1 、2 、3 组成的集合记为M,由实数3 、1 、2 组成的集合记为N,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吗?这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由此类比实数相等, 你发现集合有什么结论?二、预习检测1.下列集合表示法正确的是( )A.{1,2,2,3}B.{全体实数}C.{有理数}D.不等式x2-5>0的解集为{x2-5>0}2.用列举法表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