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地理选修六学案:5.1 认识环境管理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①__________和行为的② _________。2.解决共识 (1)全人类的一切③__________应该得到满足;(2)发展经济不能超出④__________耐受的极限; (3)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就是⑤__________。3.环境管理(1)概念:对人类损害⑥__________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2)必要性:单靠⑦__________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⑧__________。二、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1 .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⑨________ 、⑩________ 、⑪________三个层次。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1)执行主体:⑫______________。(2)具体工作: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⑬____________;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⑭________________。三、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1.管理手段 (1)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⑮__________,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其他手段:⑯__________、技术手段、⑰____________。2.公民要求 (1)应当具备一定的⑱__________知识。(2)运用法律手段约束 ⑲__________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3)利用⑳__________制止违法案件的发生。知识点一 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1. 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技术的局限性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公产与环境资源退化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拘束性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1)概念: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指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措施。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按照经济建设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体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简单地说,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2)目的: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要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双重目的。其核心是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典例 1】(2011 年潮州期中)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把生活 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完成(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