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党史课堂(四十四)目录•引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史课堂的意义与启示01引言目的和背景01020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更好地了解党的历史、传承党的精神、践行党的宗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党史课堂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党史,可以深入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优良传统,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和纪律意识。党史课堂是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党史,可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党史课堂是推动党员干部和群众更好地了解党的历史、传承党的精神、践行党的宗旨的有效方式。通过学习党史,可以激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党史课堂的意义0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为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人民生活困苦,民族危机深重。革命背景与形势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革命斗争与历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局部抗战开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革命斗争与历程0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3年6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与实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总路线的提出总路线的实质总路线的意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01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以确立。这一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02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生产力发展、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等优越性。这些优越性的发挥,使得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意义0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也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这一探索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挫折与困难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遇到了许多挫折和困难,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