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三篇篇一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学会保护蜻蜓。 学习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加深感悟文中重点句 课前准备: 课前组内帮对检查学案 5、6 完成情况 学习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 二、课内检查预习 1、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生词都会读了吗?下面小组内帮对互相检查,随即纠正,错的改正过来,一会找同学读一读。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快。 2、同学们把生词都会读了,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吗?下面小组内分工读,读错的及时纠正,再读一读,读对为止。检查读。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老师一会儿检查。 3、质疑解疑: (1)小组内沟通对词语的理解 (2)、通过预习,同学们可能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下面小组内沟通一下,解决不了的小组长进行汇总,一会儿提出来。 (3)、小组长汇报。(抄到黑板上) (4)、小组间解疑。解决不了的,老师引导读书,思考、解疑,或在精读时解决。 4、精读感悟,感情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 6、7、8、9、10 自然段,思考蜻蜓是怎样的蜻蜓?读后谈一谈,随即指导朗读,对蜻蜓有哪些了解?相机指导课后第四题。(1)、分自然段读课文。(找 5 个同学读)师在读中随机指导,读到位。 (2)、全体练习读。每个同学都像刚才老师指导那些同学一样练习读一读。看哪组读得最认真 5、听写生词,帮对检查,错了改 3 遍 6、指导朗读分角色,自己练习 7、指导课后第四题,从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三、分配下节课展示任务。 1、组搜集有关蜻蜓的资料。 2、组搜集有关动物与人之间感人的故事。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同学维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同学充溢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点: 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身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维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同学充溢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俺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放飞蜻蜓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