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教学目标 (1)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并能运用组合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进一步理解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和联系,熟练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并且能够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组合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复习、引入: (1)排列和组合的定义及其区别,组合数公式;强调:排列——次序性;组合——无序性.2.练习 (1)平面内有 10 个点,以其中每 2 个点为端点的线段共有多少条? (2)平面内有 10 个点,以其中每 2 个点为端点的有向线段共有多少条? 3.计算:(1) 310C 和710C ;(2)26C 和46C . 二.学生活动2.练习:(1)45210 C (组合问题)(2)90210 A(排列问题)3.计算:(1)120,120; (2)15,15.三.建构数学例 1.在歌手大奖赛的文化素质测试中,选手需从5个试题中任意选答3题,问: (1)有几种不同的选题方法? (2)若有一道题是必答题,有几种不同的选题方法?分析:由题意可知,所选的试题与顺序无关,所以这是一个组合问题.解:(1)本题即为求从5个不同元素里每次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数,不同的选题方法有355 4 3103!C (种) (2)因为已有一道题必选,所以只要在另4 道题中选2 道,不同的选题方法有244 362!C(种)对(1),还可换一个角度考虑:从5道试题中剔去2 道,将剩下的3道取出,这样,共有25C 种不同的选题方法.由此可见:3255CC.用心 爱心 专心注意到(2)和(1)的关系:35C 种方法中包括含必答题与不含必答题两类,方法数分别为24C 和34C ,由此可见,323544CCC.一般地,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证明组合数的两个重要性质:(探索一般性的结论)1.组合数的性质 1:mnnmnCC.理解:一般地,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后,剩下nm个元素.因为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每一个组合,与剩下的 n m 个元素的每一个组合一一对应,所以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组合数,等于从这 n 个元素中取出 n m 个元素的组合数,即:mnnmnCC.在这里,我们主要体现:“取法”与“剩法”是“一一对应”的思想.证明: )!(!!)]!([)!(!mnmnmnnmnnCmnn又 !!()!mnnCm nm,∴mnnmnCC,说明:①规定:10 nC;② 等式特点:等式两边下标同,上标之和等于下标;③ 此性质作用:当2nm 时,计算mnC 可变为计算mnnC ,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