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3.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重点难点】 1.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 2.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学法指导】 对比法和分组合作讨论。【导学过程】[自学自悟]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俗话说:“上天容易,入地难”那么我们在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时主要是通过对 研究来研究其内部结构。 2.科学家通过对 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圈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是 、 。 3.地震波 横波(S波):只能在 体中传播,传播速度较 。 纵波(P波):可以在 、 和 中传播,传播速度较 。 4.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 以上的固体外壳,地震波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比较 。 5.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 和 之间的圈层,下界面在距离地表 千米深处。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6.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其中呈固态的是内核。组成地核的主要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 和 。 7.岩石组成了地球的坚硬外壳,及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层以上)。 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 圈、水圈和生物圈。 2.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 和 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 和 。它是 的终于组成成分。 3.水圈是由 构成的 圈层,它包括 、 、 和 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 之中。 4.生物圈是 及其 的总称。它占有 的底部 的全部和 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 的结果。[互学探悟]合作探究:读课本图1-21、阅读内容及上面材料,思考: 1.发生地震时,站在地面上的人会有怎样的感觉?在河里游泳的人呢?为什么? 2.在莫霍面(地下33千米)和古登堡面(地下2900千米)附近地震波的速度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3.为什么当地震发生后陆地上的人感觉是先上下颠簸过后再是左右摇晃?而海洋中的人却只感觉到是上下颠簸?【学以致用】1.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 A.岩石圈 B.水圈 C.大气圈 D.生物圈2.地球内部厚度最大的圈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岩石圈 D.地核3.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