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 2013-2014 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 1 课《百家争鸣》教(学)案课题班级授课(完成)时间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分析掌握百家争鸣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况,意义。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比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认识到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体会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境界和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和重视民生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儒家、道家和法家的主要思想。教学难点:“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合作探究学生自学反馈教学过程新知导学备注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形成背景:2、含义:是指代表当时不同阶级、阶层、学术流派的思想家,宣传自己的政治、学术主张,攻击反驳不同的及对立的主张,互相辩论。3、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_____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_____和_____;墨家学派的_____;法家学派的_______。4、意义:(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问题思考】:为什么说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政治思想:①思想的核心是“____”;② 强调统治者要_________,爱惜民力,取信于民;③主张“__________”,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2)教育思想:主张“_________”,首创私人讲学,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问题思考】:孔子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2、孟子和荀子(1)主张人物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伦理观孟子荀子(2)影响: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_________。三、道家、法家和墨家1、道家(1)老子:① 哲学思想:A.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_____”,B.朴素的辨证法思想 ② 政治主张:提出“___________”的政治主张。(2)庄子① 继承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看作是_______的。② 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2、法家:韩非子(1)地位: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_________。(2)主张:韩非子主张__________,提出了系统的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