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范文一:革命,看到这两个字首先想到的是轰轰烈烈的运动,革命烈士的壮举,可是这里的革命却是静悄悄的,怎么回事呢?看过《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后细细想想,现在我们所进行的教育革命不正是这样的静悄悄的革命吗,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的日常教学,而这些正是我们在这场革命中所要思考的问题。认真读完书后,我不禁为日本老师们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的讨论钻研精神所感动。在这本书中,佐藤学先生深化浅出地阐述了日本目前教育教学中的课程观、教学观、师生互动观等;同时,作者也对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对课程的认识中所显现出来的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批判,并且,也为现代学校的改革,尤其是中小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许多有用而深刻的建议。我下面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写一些自己的看法。佐藤学先生参观了许许多多日本及国外的中小学,正如书中所说 我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洋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 可是,作者却发现在这些不同的教室里进行的教学,却是大同小异的。因此,作者以此切入点,向现在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质疑,而这些质疑对我们反思正在进行的新的课程改革也可以说是很有帮助的。教学是由 学生 、 老师 、 教材 、 学习环境 四个要素组成,而在这四个要素中,我们以前强调老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宰性的作用,学生都要服从老师的安排,这是我们现在所摈弃的观点,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这是好的改变,可是现在好像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学生身上,特别强调学生的 自己解决 、 自己决定 等,这是与我们所推行的课程改革所不相符的。也就是佐藤学先生所提出的 虚假的主体性 占据了我们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真的发挥出他们的主体性了吗,老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为什么会产生 主体性 神话这样的现象呢,佐藤学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 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在教学中,老师们有没有深刻思考老师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在喧闹的课堂中,学生是否真的明白了,还是只是敷衍。我们必须象佐藤学先生所说的 教学必须建立在还原学生的 主体性 ,克服 主体性 神话的基础上 ,就是要考虑老师、教材和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考虑孩子的经验,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 抛接球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