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课老师的生命教育观探讨 1 中学政治课老师树立生命教育观的必要性 1 社会进展的呼唤 生命教育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种种反思社会高度进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逐步异化为追逐金钱、物质和权力的经济动物,人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出现对生命的漠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进展,新思想、新观念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在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2 生命意识的薄弱 中学生的生命意识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不够,缺乏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和矛盾的技巧;不会主动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沉迷网络,对黄、赌、毒缺乏应有的抵制意识;不能正确面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不能正确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等等。因而,导致了诸如青少年轻生自杀、漠视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3 现实教育的异化 生命自身有其价值所在,假如把生命之外的东西当作生命的价值,就是对生命认识的一种误解,是对生命价值的贬低,把生命异化为生命之外的东西。一方面表现在学习目标取向的偏差。许多学生被灌输学习的目标为以后的人生职业做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知识本身走向了僵化,对受教育者有损。不否认知识技能对人类经验的记载、传承和重构能够有利于受教育者制造力的培育和形成,但假如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麻木地学习,就只会使学生看上去很美(分数很令人满意)。假如教育使学生用最好的青春年华只是为了感知记忆僵化的知识,为了升学、考试等人的生命自身以外的东西,师生终日淹没在对分数追逐的劳累中,顾不上情感和生命的关怀,知识本身也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目前,在众多学校教育中,教育价值是取向是培育学生的知识技能,目的是就业谋生;而关于生命层面的教育,如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责任、生命的永恒等观念的培育却很少。成人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预测未来社会的需要,然后拿未来的要求来确定衡量现在学生的指标。这种功利化的教育中,不但抹杀了学生的自由精神,而且造成他们不懂如何珍惜生命以及思考生命的意义,更别说提高生命的质量了。 4 政治学科的特别性 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者先受教育。中学政治课老师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工作者,中学政治课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