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德育工作总结 小学音乐德育工作总结 王亚峰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老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别性,深化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纳 潜移默化 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 润物细无声 的德育境地。作为音乐老师,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德育渗透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 引导 需要老“”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 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 。所以,音乐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教唱歌曲《上学歌》时,让小朋友们懂得上学不迟到,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以情激情。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老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老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三、渗透情感因素,培育高尚情操。在教学中,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 情 为纽带,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因此,在音乐欣中,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行乃至意志。在音“”乐欣中,要让学生 动情 老师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 触景生情 。例如,歌曲《巧巧“”手》时,向学生讲歌词 你帮我来我帮你,好像十个好朋友 时,就对小朋友们说,咱们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手拉手这样咱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