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级》呈现了中国式教育的群像湖南卫视《一班级》一经播出就引发了关于教育的各大商量 ,节目不仅呈现了幼小接替阶段小伴侣的生活、学习状态,更是透过老师、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进一步呈现了中国式教育的群像。寄宿制学校,各异的家庭背景,7 个熊孩子的成长故事正在发酵。同时,他们作为一班级孩子的缩影,呈现出来的家庭教育问题也正敲击着全部观众的心。 熊孩子状况各异家庭教育被弱化 在传统中国家长的眼中,"养'是自己对待孩子的主要手段,殊不知常常被忽视"教'的问题,才是孩子成长途中不行或缺的要素。《一班级》呈现了现今相当普遍的寄宿制教育,其实此种形式可圈可点。虽然为工作繁忙的家长分担了育儿任务,但是孩子与家长相处的时间大大削减,以致家长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更加依靠到老师身上。 第一期就凭借"放纵找'而一炮而红的马皓轩堪称标准"熊孩子',他好强、执着,会因找不到东西向相当无辜的医务室老师发脾气,他也会由于没有抢到水杯当不了第一而愤愤不平。作为观众,会因这种率真的顽皮蛋忍俊不禁,但从教育角度来讲,马皓轩的这种焦急独特其实并不利于小伴侣的成长。尤为记得马皓轩的妈妈把宋佳拉到一边,表示"由于之前都当班长,看读一班级是不是也给他一个干部当',一味地迎合小伴侣的争胜心理,并不见得是正确的引导方式。当然,马总也因这种"焦急'的性格引来了宋佳的"格外照看',不过连生活老师都难以搞定的小伴侣,少了家庭教育的共同合作,不知道能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