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11 邓稼先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邓稼先、杨振宁两位科学家的科学成就。 掌握文中出现的成语。能力目标: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乐于奉献的科学精神。 品味文中平实而感情充沛的语言。情感目标:体会科学家攀登科学高峰的执着和坚韧。 感受科学家之间深厚而真挚的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乐于奉献的科学精神。难点: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三、课型:讲读型四、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并查阅资料,了解两位科学家的相关情况。老师:两位科学家的人物像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设计:一课时(一)导入一位名人曾说过: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挂出邓稼先、杨振宁两位科学家的人物画像),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站在科学峰顶的两位科学家。(二)检查预习1、扫清字词障碍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 截然不同 妇孺皆知 风悲日曛 兽铤亡群......2、解释下列成语 燕然勒功 马革裹尸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三)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的作者和文中表现的人物都是家喻户晓的科学家,他们又是有五十年交情挚友。谁能简要介绍他们的情况(师作总结)2、课文的六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四)综合探究1、文中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文章中第二部分写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他被称为“‘两弹’元勋”,文中为什么没有详写他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呢3、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把他俩对比着写4、你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句话(五)小结 作者为了表现一位科学家卓越的一生,在近一百多年的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接着简单介绍其生平经历和贡献。然后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对比着写,以突出邓稼先身上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品质。(六)作业 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你觉得朝着心中的目标向前时,现在自己有什么优势还需要在哪方面多努力用一段话客观地分析一下,激励自己不断前进。板书设计:邓稼先是位影响巨大的历史性人物是具有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杰出科学家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综合探究1、听说中国的原子弹是自力更生搞出来时,作者为什么会热泪盈眶2、朗读第五部分的《吊古战场文》,说说这首诗的现代文意思。这里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