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中考生物中考必考知识点 一、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A (必考) 科学探究过程基 本 要 求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做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量假设的可检验性。制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实施计划: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表达、沟通撰写探究报告。沟通探究过程和结论。技能训练:*变量:在“假设”中,对讨论对象有影响的因素就是变量;再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比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对比实验:是指实验中除这个讨论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开偶然性;获得普遍的规律。*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重点在使用显微镜)。C*(1)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课本 P36(必考)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2)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边向目镜内观察,一边转动反光镜,看到白色光亮的圆形视野,表示对光成功。(光线不足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③ 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在一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碎载玻片)。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当看到物像的时候,改用细准焦螺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