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目标的细化解读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所选取的古代诗文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曹刿论战》记载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说明了只要政治上取信于民,战略上把握战机就能战胜强敌。语言简练概括,重点突出,剪裁极为得体,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邹忌讽齐王纳谏》记述了邹忌婉词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修明政务的事迹;文章述事完整,曲折动人,说理充分而富有鼓动性。《愚公移山》是《列子》中一则有名的寓言故事,寓意明显,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篇幅短小,但结构完整,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关雎》《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感情真挚,意境优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执着追求。《蒹葭》以比兴手法,渲染出空灵飘渺、凄清悱恻,有丰富的美感。总目标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育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怀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而这些名篇正是实施这一目标的很好的素材,文章人物形象鲜亮,内涵丰富,那平淡的语言中,往往有值得品味揣摩的东西。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要求,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由此可见,课标对古诗文的学习很清楚的分为两个层次。首先,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词句的含义,分门别类的积累一定的词汇,背诵一定的古诗文名篇。这些文章都是先秦作品,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作为老师要讲清,讲透,训练扎实,让学生掌握。其次,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吸取民族智慧,丰富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的意义和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课本的单元提示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即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联系学过的文言诗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初步经验,但分类总结积累文言知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也缺乏相应的方法;从历史的角度和现代观念的角度理解评价文章方面,也往往易于流于表面。所以老师要针对九年级学生学情特点,从积累总结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