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3 动能和势能 八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第 3 节 动能和势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哪些物体具有能量; 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并能举出一些具有动能和势能物体的例子; 3.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 . 经过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2 .通过参加科学探究活动,培育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 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沟通,认识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2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认识物体的动能及势能。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 教具和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知识 (1)力对物体做功要满足几个条件? (2)功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二)引入新课: 由海啸发生故事导入。 大屏幕展示一些图片,并举生活实例。 (1)、风吹推动风车;(2)、水从高处冲下来冲击水轮;(3)、花盆放在三楼晾台围栏上;(4)、水开了,水蒸气顶起了壶盖;(5)、飞行的子弹;(6)、皮筋;(7)、拉长了的皮筋;(8)、水平路上开着的汽车;(9)、放在地面上的铁锤。等等 (三)进行新课 引入能量的概念. ⑴、物理学中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具有能的物体的特点是它具有做功的本领,但是不一定正在做功。 ⑵、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3)介绍能的单位。 2. 动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讨论: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⑵、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让学生观看实验视频,强调观看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视频结束引导学生总结结论。 总结结论: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启发:一颗静止的子弹头,并不可怕,因为它没有动能,而从枪膛中打出的子弹头非常可怕,致人死地,原因在于速度大,动能大。. 一个奔跑过来的小孩子,即使要撞上你,你也不觉得可怕,因为小孩子的质 量很小,而奔过来的是一个成人、一个牛或一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