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控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刘敏摘要:财政部于 2025 年 11 月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法律规范(试行)》,旨在管控与防范行政事业单位经济风险,提升管理效率,保障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保护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能够有效预防腐败与防范舞弊。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成效。本文分析了當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不足,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公立医院内控制的对策。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进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人们对医疗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演越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来因素的挑战,医院资金流通越来越频繁,使公立医院正常经营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风险,增加了公立医院的压力。怎样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与管理,实现资源的最大化,便是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应该考虑的问题。目前,我国制订且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法律规范(试行)》,主要是为了提升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能力,切实保证公立医院经济活动具有法律规范性和合法性,保证所使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公立医院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有效预防腐败与舞弊情况的出现,保证公立医院公务服务的质量。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提升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二、当前医院内部控制存在不足(一)内控环境松懈,管理者重视不够现阶段,大多数公立医院的领导人主要是医疗专家,采纳传统经验进行管理,习惯实施行政指挥方式,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并不重视,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不具有科学性。随着医疗行业之间竞争不断激烈,一些医院只是表面强调创新改革,很多控制措施的设置不符合相关标准,不按相关流程办理,使得制度的执行缺乏标准化。很多医院的管理人员较为缺乏,不够重视内部控制,也没有从宏观角度对控制问题进行分析,认识内部控制只是一种审核控制,是管理层的工作,与医疗科室人员不相关。在这种情形下,使得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全面,无法有序的开展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1]。(二)内控活动基础薄弱,制度执行不到位1.不相容职务没有相互分离比如在自行招标固定资产、卫生材料、医疗器械、药品以及低值易耗品时,为了确保临床一线能够正常开展,一般由临床科室提出采购计划,并指定供应商、物品型号以及价格等,招投标失去实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