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高中政治教案模板 动物的本能活动具有本质区别。②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利己主义”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③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2、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 3.实践的基本形式。 教材“专家点评”阐述了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 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 三是探究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活动的形式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之一,理解这一内容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明确实践的具体形式是无限多样的,每一种实践活动都有它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进展的今日,实践的内容日益广泛,实践的形式更加复杂。 第二,“基本”不是“全部”,人们难以穷尽实践的所有形式,这里只讨论实践的“基本”形式,即上述三种。这三种基本形式只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三,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因为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进展的基础,生产实践中结成的生产关系决定着其他社会关系,生产实践也是人们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所以,不能把三种基本形式并列起来。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课堂探究: (1)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探究提示: (1)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通过“品尝”揭开的,这启示我们,对万事万物,我们只有勇于去“尝试”“做一做”“试一试”,才能获得对它的认识。 (2)敢于“品尝西红柿”,敢于“吃螃蟹”,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 教材中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两句名言.以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认识来源于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