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外国语学校 2025—2025 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一文科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 100 分钟,满分 100 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的答题卷上,并使用 2B 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32 小题,满分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关于我国农业,早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就已提及“深耕易耨”;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战国时期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 D.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农业。材料信息“深耕易耨”“多粪肥田”“取上种”等反映了战国时期精耕细作技术的进展,故选 A 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统治者对农业的态度,排除 B;自原始时代后期以来中国以农立国,故 C 项不当;D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① 司母戊大方鼎 ②甲骨文 ③唐三彩凤首壶 ④人面鱼纹盆A.①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B.②甲骨文中出现”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代开始C.③反映了唐代制瓷业的成就D.④反映了原始时代的彩陶技术【答案】D【解析】考点:手工业的进展状况。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对教材相关内容有很好掌握。A 项说法错误,司母戊鼎大方鼎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但反映的是商朝的铸造工艺水平。B 项说法错误,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汉字“蚕”和“丝”字,但不能反映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根据所学,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C项错误较明显,唐三彩是唐代的釉陶制品,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D 项正确,人面鱼纹彩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珍品,反映了原始时代的彩陶己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3、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载:“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由此可以获悉当时的草市① 居于交通便利之地 ②常遭盗贼劫掠③ 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④没有政府监管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