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给予是欢乐的》评课稿之一猎取——给予,一对截然相反的的词语,却都会给人带来欢乐。只不过,前者是一种单纯的快感,物欲的满足,后者则体现了高尚的人格,精神的满足,是一种有着更高境界、有着更强生命体验的深度欢乐。然而现代社会,忙碌的人们只往往只重视眼前的猎取的欢乐,而忽视了能给人带来更大满足的给予的欢乐。《给予是欢乐的》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给予是欢乐的”。课文的选编意图非常明显,是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欢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的情感。可以看出,执教的老师课前准备比较充分,教学语言基本清楚,教学设计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规律。如:在让学生了解课文时,设计了两个问题:“课文讲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这就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然后再从重点句子入手,通过反复评读,在读中感知人物的心理上。听完课后,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沟通一下个人的思考:一、定准目标,合理设计 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一节课不能“没有航标乱行船。”目标定位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对一篇课文要做深化理解,了解语言特点和人文内涵,弄清要理解,感悟什么,学习领悟什么,掌握运用什么;二是课标要求,学生水平,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在导入时老师因没有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导致没有抓准切入点,过多的强调欢乐,而忽略了“给予”的含义,以至于学生在后面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时都只说到自己欢乐的事情而没有说到给予的欢乐,有些偏离文本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大胆地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探究,没有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自读自悟,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感知“还有哪些行为,想法”让保罗觉得出乎意料时,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这些都是因目标不明确造成的。本课的重点词不是“欢乐”,应该是“给予”,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给予的精神之乐。二、突出自主,培育能力 我们知道略读课文的编排目的就是要培育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迁移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因此在略读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明确这样的教学要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着力于阅读能力的培育。本堂课执教老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