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深化信息技术学科的创新教育摘 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利天工,只在每事问”。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仔细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课重在培育学生猎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以知识、技能,更应注重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问题意识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The one real obi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dking questions”(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课重在培育学生猎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以知识、技能,更应注重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从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入手,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培育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从而深化信息技术学科的创新教育。 一、问题意识的概念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常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1]。 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所遇到的问题和其他学科问题不太一样,其他学科的问题更多的是答案型的问题,具有一个最终的答案或说法,而信息技术学科的问题更多的是解决型问题即我们需要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答案。 二、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 (一)不敢问。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因此他们宁可把问题放在头脑里,也不愿将它提出来。 (二)无疑可问。传统的讲演式教学,老师演示,学生跟着操作,学生习惯于老师手把手的教,机械性的学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老师前面的讲解基础上的,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定使学生从不怀疑老师的讲解操作,而且对原来就有多种途径可以解决的问题学生也不会产生探究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不知怎样问。部分学生碰到问题不知道怎样提出来,更提不出有深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