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资料整理第一课 《大学》文学常识点:国学基础知识部分: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同时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又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因此,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的应是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十三经:诗、书、周礼、仪礼、礼记、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 孟子;《大学》的作者: 《大学》作者,汉唐诸儒无说。朱熹整理《大学》时,将其分为“经”一章(“经”是基本的观点),“传”十章(“传”则是对“经”的解释、阐述)。 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此论朱熹未提供证据,殆据程子(程颐)之说,从思想演进的观点,而推论及之也,并未有其他客观的证据,所以清人屡加驳难。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者所作。然张岱年说:“《大学》强调‘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所谓家指大夫之家,不是一般家庭之家。这里反映的是诸侯纷争、大夫专权的局面,这是战国时期的情况,不是秦汉时期的情况。所以,从这点看,《大学》应是战国时期儒家的著作。” 《大学》提出的“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八条目的根本:修身为本思考题:1、谈谈自己对“三纲八目”的理解。《大学》重在阐述教育纲领,其着眼点为教育与国家政治、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以道德认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克服偏私情感,树立道德信念(诚意、正心)为根本要求,以“治国、平天下”为实践目标。核心论点是:治人以修身为本,修身以慎独为先。(慎独: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根据一定的道德法律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朱熹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八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