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导学设计一、知识结构本单元内容主要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这部分内容在传统的教材中,都安排在体积计算之后。考虑到容量与容量单位在生活里常常出现,学生会常常接触,同时也和长度、质量的含义及计量单位一样,单独认识和学习是可行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容量,通过容量的多少又可以认识容量单位。因此在四年级单独列出一个单元教学。事实上假如学生具有了容量的概念,对于体积这一抽象的概念的认识,是十分有利的,将成为认识“体积”的基础。本单元分三段安排:先通过例 1 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容量的含义;再通过例2~例4分别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最后通过例5学习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换算。教学重点:1、 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容量的概念。 2、 教学升和毫升,让学生体会它们的实际意义。教学难点:教学升和毫升,让学生体会它们的实际意义;并引导学生应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二、单元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 1 升和 1 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并进行表达和沟通;能估量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育估量意识和初步的估量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加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沟通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三、教学策略:1.联系具体实际体验容量和认识容量单位结合实例在具体比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首先要了解容量,但对于学生来说,容量这个词既可能有过接触,又是难以建立的一个概念。应该先让学生联系实际情景,在具体的比较中体验、感受容量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体会容器的容量大小,了解容量可以用数量来表达它的多少,感受计量容量也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了解“升”的实际意义。首先结合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体会升是容量的单位,提出1升有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1升”具体容量的大小;然后用量杯进行实验,认识棱长1分米的容器的容量就是1升,建立升的概念,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同时联系常见的容器进一步体验1升具体是多少,强化1升的认识。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毫升”的实际意义 。同样先观察常见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