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宰了课堂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案例最近学到“分数”这一单元,这单元的知识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学习新课时不敢轻易进行,每节课都思考掂量着怎么上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透彻。今日要上“分数的基本性质”了,像这样的课往往越是一个劲的强调讲解效果却越是不明显,学习的时间都被总结概念占用了,学完了有的学生仍然不懂,不会用性质去解决问题。我翻看了老师用书,看到有一组正方形的图片,用同样的图形通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不同的分数进行比较来学习的,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上一节活动课,不告诉学习要学习的内容,和学生一起折纸来实现这一目标呢?我的思路是尝试用折纸---剪纸-----涂色这一系列活动来完成这节课,想看看效果到底怎么样。上课铃响了,我拿了一些白纸走进课堂,首次这么轻装上阵,学习有点蒙,他们瞅着我手中的东西感觉莫名其妙,我趁此机会发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折纸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好”。接下来我开始发纸。一、折纸1、大长方形变小长方形。同桌共用一张纸,先沿着这张纸的长边对折,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人一半。同桌都小心翼翼地互相配合着把一张纸分成了两份。师:“请看一下你手中的纸,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举起纸并答到:“还是长方形的!”2、长方形变正方形。师“思考一下,怎样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变成最大的正方形?”这时学生都拿着纸尝试,会折但不会表达。有的同学组织好语言了:“老师我知道,是以这张纸的宽为边长进行对折,然后把多余的那部分撕下来,就能得到一个正方形。”3、正方形分割成四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假如要把这个正方形分成同样大的小正方形,又要怎么办?学生提出:对折再对折的方法。这样,就把一个大正方形变成了四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把四个正方形分别编上号(1、2、3、4)二、平均分1、拿出 1 号纸。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涂色。涂色部分怎么表示?(用 1/2)2、拿出 2 号纸。把它平均分成 4 份。涂出 2 份,并用分数表示出来。(2/4)3、拿出 3 号纸。把它平均分成 8 份。涂出 4 份,再用分数表示出来。(4/8)4、发现规律。把三张纸摆在一起,你有什么发现?生很快得到这样的结论:涂色部分都一样大;其实 2 号和 3 号也可以用 1/2 来表示。师适时板书概括:正方形纸是一样大的,既然涂色部分一样大了,说明了这些分数的关系怎么样?(生:相等) 1/2 = 2/4 = 4/8 再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