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开展问题及对策探讨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开展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1页
1/4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开展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2页
2/4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开展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3页
3/4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开展问题及对策探讨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开展问题及对策探讨 教研活动是“教学讨论活动”的简称,它是以老师的教学实践为讨论对象、以老师为主体的讨论活动。所谓有效,就是通过教学讨论能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老师专业化进展、学校办学水平质量的整体提升。然而,当前小学教研活动仍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教研活动虽然人人参加、校校严抓、层层强调,但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本人作为一名担任了多年教研组长的一线老师和学校教科室主任,同时身为省青研中心成员,有责任也有义务仔细反思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积极对策,为教学讨论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问题写真: 1、内容陈旧,含金量低。 现行教研活动沿袭这样一套基本模式:开学初布置任务与要求──中间组织一两次听课评课活动──布置期中考试工作──考后情况分析──中间再组织一两次听课评课活动──布置期末考试工作──总结与表彰会。显而易见,“管”的成分大大高于“研”,这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造成的。由于因循守旧、不求进取,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趋于熟练。现有的学校教研组未能形成群众性的合作讨论的实践共同体,离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校本教研还有相当的距离。 2、应付上级,疲于奔命。 一些教研组虽然也制定了符合本校和组员情况的计划,但落实过程中常常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活动任务一下达,自己组的活动就得顺延甚至取消,继而相当一部分骨干老师不得不腾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优质课选拔参赛、论文案例评优等一系列个体性、临时性而非长效性的工作。许多老师一学期下来对自己参加的竞赛如数家珍,但问及印象深刻的教研活动却记不清了。久而久之,有价值的项目讨论断断续续、不够系统,或者干脆被搁置了。 3、互相推诿,羞于担当。 有的老师存在对教研活动的认识误区,如“教科研神奇论”,认为搞科研只是理论工作者和专家的事,高深莫测;“教科研无用论”,认为老师的任务就是教学,无需搞科研,搞科研是额外负担;“教科研简单论”、“唯文论”,认为写论文、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平常也较少运用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因此,老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遇到问题难免互相推诿,不愿承担相应的实验和讨论任务。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当前教研活动存在以上困难和问题,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动和深化进展,广阔教育工作者的科研意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开展问题及对策探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