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落地才是“金”——论凝心聚力新时代追赶超越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来我省考察时再次强调:“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保市场主体不仅是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而且关系到“六稳”“六保”其他工作的成效。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是市场主体。企业兴则经济兴。辨识当前陕西经济形势,不妨先看看今年全省前三季度企业经营状况——省属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基本消除了疫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创造了今年以来最好成绩。数字的背后,是我省采取精准举措,对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持。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六稳”要求,精准出台一系列举措,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加大民营企业减负力度,打出了一套稳中求进组合拳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然而,受疫情和国内外经济下行影响,眼下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市场主体的生存发展空间遭到挤压,稳增长任务艰巨。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动市场主体更好发展对大局大势发挥的重要作用,聚焦中央和省上出台的一揽子惠企政策举措,抓紧解决政策落实方面的短板和弱项,在执行政策上下足“绣花功夫”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让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生“金”。首先,在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出现有的是因为执行环节的堵点、难点、痛点多,造成政策落地“肠梗阻”;有的是因为有关部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导致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只有真正将各项好政策落地见效,才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广应用“陕企通”等涉企服务平台,运用多种媒介对各项惠企政策“广而告之”,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度和服务效率。要加大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政策落实的督察力度,持续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确保各类企业及时足额享受政策红利。其次,在提高政策落实精准度和集成效应上下功夫。市场主体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具体到不同的行业、区域和规模,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在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时不能满足于“大呼隆”,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搞一刀切。要以市场主体的实际获得感为标准,针对不同类型市场主体合理搭配政策组合。相关部门和市县政府要用好金融、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