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1)-新人教版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1)-新人教版_第1页
1/4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1)-新人教版_第2页
2/4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1)-新人教版_第3页
3/4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1) 新人教版课题本 学 期 总 第 课时本单元第 课时 日期课型讲读主备人复备人教学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进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时间 复备一、导入新课 今日,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 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老师 ,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二、简介课文背景 1870 年 7 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 50 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 1873 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三、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进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明确: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进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 开端。通过小 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进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 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四、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 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进展埋下了伏笔。(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惊诧 今日的情形和平常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后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1)-新人教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