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一、微生物遗传育种 对野生型菌株或低产菌株进行遗传操作和分离筛选,从大量突变体中筛选出性状优良的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加以优化,得到适合发酵工业生产的优良菌种(产量、质量、新产物)。 二、微生物遗传育种的具体目标: 1、提高产量 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总是排在一切商业发酵首位的目标 2、提高产物的纯度,减少副如色素; 提高有效产物组分 3、改变菌种形状,改善发酵过程,如改变和扩大菌种的原料结构;改善菌种生长速率;提高斜面孢子化程度;降低需氧量和能耗;耐不良环境;耐目的产物;改变细胞透性,提高产物分泌 4、遗传性状特别是生产性状稳定 5、改变生物合成途径,获得新产物 三、优良发酵菌株应具备哪些特性 1、遗传稳定 2、易于培育:营养谱广、培育条件易达到 3、易于保存(如孢子丰富或产生休眠体) 4、种子生长旺盛 5、发酵周期短,产量高,产物单一 6、产物易于分离纯化 第二章微生物遗传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 RNA 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了来自供外源 DNA 片断,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细胞部分遗传性状发生变化的现象叫转化。 转导:外源遗传物质通过噬菌体的携带进入受体细胞,并与受体染色体发生基因重组 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传递不同长度的单链 DNA 给受体菌,在后者细胞中发生交换、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现象。 菌种衰退:菌种在培育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称为菌种的衰退。 二、 突变型的种类: 形态突变型、生化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致死突变型、抗性突变型。 三、 试质粒的性质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性质:自我复制、拷贝数高、不相容性、转移性。 第四章工业微生物诱变育种 一、 物理诱变剂基本作用过程 物理过程:能量吸收和传递 物理化学作用:分子激发 化学过程:DNA 断裂、碱基异构、碱基化学共价交联、碱基脱氨基等 生物学过程:经过 DNA 修复、复制、细胞分裂、代谢,产生死亡、基因突变、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倍性变化等,使细胞死亡或形成各种突变体 二、紫外线的诱变机制 1、造成 NDA 断裂、与蛋白质交联、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2、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是 UV 引起突变的主要原因。形成于单链相邻 TT 间、或双链间 3、单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