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幼儿教育故事--关于告状这回事

幼儿教育故事--关于告状这回事_第1页
1/1
幼儿教育故事 关于告状这回事“老师,他插队”,“老师,他拿了两个魔尺”等等,这应该是每个幼儿老师都很熟悉的场景――告状。这几天在我们班常常会上演这样一幕:小朋友排队站线准备出去做操的时候,先去的幼儿站到前面,后去的幼儿找到后面。这样原来是相安无事的,可是有些孩子去拿纸擦鼻涕或者其他原因离开队伍,后面的小朋友就赶忙补过去刚才离开队伍的小朋友看到自己刚才的位置没有,就不乐意了。不一会就开始争吵起来,这时双方都僵持不下,只能去告诉老师,请老师来帮忙裁决,最后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离开队伍再回来时要站到队伍后面。原来规则是好好的,可是我们班宁宁小朋友是个闲不住的孩子,他站到队伍里也是左右来回晃,他后面的小朋友看到他晃的时候离开了队伍,就不让他回到原来的位置了,他非要站回原来的位置,其他小朋友有时会推他,他就不乐意了,好几次委屈得哭,跑来向老师告状。这时我们会给他讲站队时的规则,他也很委屈地说,我没有离开,我只是在那儿来回晃了,我没有去其他的地方,而其他小朋友也强调他的脚都离开原来的位置了。这时,作为老师一方面再次给宁宁明确站队的要求,立正站好,来回晃就很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另一方面告诉其他小朋友:自己有位置站,不能老盯着别人做错了,就跟着站到前面去,意思是要学会宽容一点。经过几次的教育后,这样的争吵才少了些许。 关于孩子告状这件事,我们作为一名专业的幼儿老师,有必要去深究一下。大班幼儿的思维具有特有的自我中心化的特点,这就导致了他们习惯于现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平日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因认知进展的局限性,他们不能用友善协商、互相帮助等手段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往往通过告状来解决问题。同样的皮亚杰儿童道德进展论也指出,幼儿在 2 岁到 7、8 岁处于道德他律阶段,儿童的道德推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制约。在这一阶段,幼儿并没有将道德与规则内化,并对规则有刻板印象——规则是不容质疑和更改的。因此,当同伴出现了违反规则的行为,他们通常会实行告状的形式解决。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知道了在幼儿告状时,我们要了解情况,搞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假如是对的就要给予表扬,假如是错的就要指责,要公平、公正地对待,要教会孩子学会宽容,不要斤斤计较,这样才能和小朋友好好相处,也会更欢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幼儿教育故事--关于告状这回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