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幼儿案例分析:被冷落的孩子

幼儿案例分析:被冷落的孩子_第1页
1/2
幼儿案例分析:被冷落的孩子_第2页
2/2
幼儿案例分析:被冷落的孩子自主游戏时间,中班幼儿诺诺、乐乐和豆豆坐在一张桌子前一起玩游戏。他们把彩色夹子一个挨着一个有规律地夹到一个大纸盒的边缘,夹完夹子,诺诺快乐地观赏着这个作品,但乐乐和豆豆的兴趣马上转移了。只见乐乐麻利地捧来一筐乒乓球 ,“哗”地一下把他们全倒进了纸盒里。豆豆见状,立即兴奋地把双手伸进纸盒里不停地搅动起来诺诺愣了一下,等他反应过来也想一起玩时,乐乐却一把推开了诺诺,诺诺站了起来,再次伸手,又被乐乐再一次挡了回去。碰了几次壁,诺诺默默地坐回椅子上,情绪低落。 之前,诺诺和乐乐、豆豆一起形成了玩夹子的游戏同盟,他们有共同的游戏目标,而作品完成后,乐乐和豆豆马上有了新的游戏目标,组成了玩球同盟。诺诺一时没能跟上他们的节奏,自然而然被小伙伴认定为玩球同盟以外的人,因此受到排斥和冷落,这种情况在中班尤其明显。 这里所提到的“同盟关系”其实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孩子们在游戏中出现某个特定的目标而建立,也会随着目标的达成而终止或变换。就像案例中提到的,乐乐和豆豆在完成球塔后,又把球塔想象成了生日蛋糕,推到了诺诺面前,还一起唱《生日歌》。那样的举动表明,诺诺被动地被拉到了新的游戏同盟。因此,从案例来看,我认为乐乐和豆豆对诺诺的拒绝并不是排斥诺诺本人,所以不宜指责他们。 虽然诺诺后来还是加入了游戏,恢复了轻松的表情,但终归很被动,且中间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在消极等待,心情是沮丧的。游戏是属于孩子自己的,老师不宜介入太多、干预太多。因为老师的想法、意图多少带有成人的视角,不仅对游戏的开展有一定的干扰,还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困扰,诸如感到牵强、无所适从,产生依赖心理等。 所以老师在孩子游戏时首先要多听多看多理解,然后在真正有需要的时侯为孩子提供帮助,制造参加的契机,使孩子能借助老师的引导,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协调同伴关系,带入游戏群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幼儿案例分析:被冷落的孩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