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老师教育叙事 让孩子懂得承担责任、学会道歉小雨承认了他捏小新脸这个行为,我感到欣慰,继续问道“你是跟他闹着玩,但不小心弄疼他了,是吗?”小雨点头。 “但你的确实弄疼他了,你需要跟他解释清楚,并向他道歉。”我坚定地告诉小雨。 小雨低头看着地面,没有立即道歉。他过了一会才小声的跟小新道歉。“对不起,我是跟你闹着玩的,但是弄疼你了。” “我原谅你。”小新不再流泪。 “你们两个都是好孩子,下次在一起玩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损害到小朋友。” 这听起来是孩子们相处之间的小摩擦,但是我觉得需要老师仔细的对待这些“小摩擦”,从中分析到一些问题 在提出要孩子们道歉时,有不少孩子通常会选择拒绝,他们不承认自己错了,甚至为自己的错误找出很多借口。这个时候,老师首先要教会孩子学会理解他人。“你觉得他为什么会哭?”“他被捏疼了,疼的都哭了,换成是你你是什么感觉?”...... 为了让孩子诚恳有效的表达歉意,必须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除此之外,帮助孩子学会反思自己。“因为自己下手有点重,把别人弄哭了,你觉得你做的对吗? 让成人主动地去承认错误,向别人道歉,有时候也是困难的,更何况孩子呢?因为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个体,都是有自尊心的。但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体现一个人有责任、有担当的重要方面,我们也应该培育孩子用于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的品质。所以,作为老师,要理解孩子道歉前的挣扎,耐心等待孩子去做主动道歉的准备,鼓舞孩子、认可孩子。 总的来说,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反思自己是帮助孩子勇敢承认错误、主动道歉的基础;老师的理解、等待和鼓舞是帮助孩子勇敢为自己的错误买单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