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讲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最新考纲]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考纲解读]1.了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其重要性。2.理解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布局原则,能够具体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线、点布局的区位因素。(重点)3.以某地区聚落分布图或交通线分布图为背景材料,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重点)[思维导图]考点一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作用: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2.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3.影响:人们衣、食、住、行和各种产业活动。拓展 不同运输方式距离与运费的关系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图解(2)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区位因素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山区地势起伏大,施工难度、工程量大,造价高;山区“之”字形线路营运里程长、成本高地质稳定地质可降低施工难度,保障运营安全断层及地质灾害多发区,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水文河网稀疏的地区,桥涵长度小,利于施工,造价低在沼泽地、冻土层及河网稠密区建设交通线,技术要求高,桥涵长度大,造价高气候青藏高原高寒缺氧;酷热的干旱区,多雨的湿润区,跨海大桥建设中复杂的海洋气象条件及气象灾害等均不利于线路建设(3)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线的影响区位因素影响分析经济因素① 经济发达地区:一方面为线路建设提供充足资金;另一方面稠密发达的交通运输网可加强区间联系,加快客货流通,促进经济发展。② 经济落后地区:建设交通线可促进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③ 直达国道、铁路距离短,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营效率;地方性公路应尽多通过居民点,以扩大运量,提高运营效率社会因素一方面,先进科技为线路建设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交通运输线建设可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带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利于社会长治久安环境因素为保护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交通线应尽量避开;过境线路不要穿过城区,以减少对市区造成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站点类型港口汽车站航空港区位自然水域条件要利于航行、停泊;筑港条件影响港口的规划建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面开受地形、气候、地因素因素设:平原地形利于港口平面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