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悼志摩》大学语文课件-

悼志摩》大学语文课件-_第1页
1/2
悼志摩》大学语文课件-_第2页
2/2
悼志摩》大学语文课件 1、追悼志摩胡适胡适〔1891 一 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0 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试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 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进刍议》。1917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l923 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 年与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38 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 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 年任台湾“中央讨论院院长”。1962 年在台北病逝。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肯定的代表性。1931 年 11 月 2、19 日,徐志摩因所乘飞机失事遇难,12 月3日,胡适怀着悲伤的心情写下了这篇追悼文章。《追悼志摩》抒写了对徐志摩遇难的无限悲伤之情,赞扬了徐志摩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理想及其为之而挣扎、奋斗的精神。本文篇幅短小,美而不艳,集中表达出深厚的文学修养与宽厚的独特。诗人徐志摩的个人生活始终颇受争议,这一争议延续到他去世以后,并持续到了今日。本文可以说是胡适为其言行撰写的一篇辩护词。胡适先生紧扣住爱、自由与美等关键词,强调徐志摩的爱是一种真实的爱,而这种爱在其生命中的表达就是对自由的执着,在其艺术世界中的表达就是对美的至境的渴求。爱、自由和美构成了徐志摩精神世界的核心,并成为徐志摩追求自己理想而自由的生活的动力。在胡适先生看来, 3、徐志摩生命的悲剧正是来自于那种对“圆满的宇宙”的渴望,也是这种渴望使得其生前身后始终为世人所诟病的缘由。作为一个现实的人,徐志摩无疑是失败的;但作为一个理想的诗人,徐志摩无疑是胜利的,这种胜利不仅来自于他对自由精神世界的锲而不舍,更来自于他用诗歌编织的华美而绚丽的乐章。徐志摩虽死,但他与新文化运动一起蓬勃成长的多彩的诗歌世界却是永久挥之不去的。第一部分:写志摩遇难给人们带来的悲伤;第二部分:颂扬志摩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观,并为他所遭受的不公正的指责进行辩解;第三部分:指出志摩并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所压倒,赞扬他在苦痛中坚持思想、坚持唱歌的精神;结尾部分:呼应前文,以志摩精神永存收结。悼念性文章的写法:先表达对死者去世的巨大悲伤之 4、情,接着回顾死者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最终表达深切怀念之情。本文以表达为外壳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悼志摩》大学语文课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