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同步语文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高效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新理念、新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展开,创新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彻底改变了老师满堂灌的局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教学效果。本文探讨的是在语文教学中遵循新课改要求,实施有效的教学方略。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荼,认真观察便得出以下结论,某些老师为紧追新课改,在平常上课中穿新鞋走老路,把新课改当成了花架子,并没有达到课堂改革的目的。有些老师在“赛课”时作秀,这样的课堂教学虽然花架子有了,喧闹的氛围也有了,但真正受益的又有几人呢?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一个大拼盘,实际上只满足了少数尖子生的需要,却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日之功,不是一阵风,不能作秀,切忌简单地实行拿来主义,而是要实事求是地对本校实际问题把好脉,找准切入点,从而真正把课堂教学改革内化为每一位任课老师的自觉行动。 新课程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上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改以后,新教法的变化和进步是明显的。 新课改后学生变得爱学习了,让学习成为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从受逼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可以说,让学生爱学、乐学,给学生一个幸福的童年,是一线老师的共同心声。一个实验老师说,看到学生欢乐、幸福,自己也变得欢乐、幸福了。我们在实验区调研时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学校成了他们向往的地方了。一位实验老师十分动情地写道:“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时‘蹦’出精彩的发言,展现出可爱的动作,流露出欣喜的眼神。每当此时,我就会感到无限的欢乐和满足。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想:我要是也像他们那么大,也能沐浴课改的春风,多幸福!” 课改不一定能提高考试成绩,但一定能提高综合素养。综合素养的高低,是推断课改成败得失的一条根本标准。本次课改的一个主要出发点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不是应试高手,而是综合素养高的人才。课改几年来,学生综合素养明显提高了,突出表现在:思维量增大了;阅读能力提高了;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沟通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 我们在听课时还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行为、方式、习惯、技能、能力等有了明显的进步。很多老师满怀信心地告诉我们:课改这样搞下去,将来不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