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党员心得体会篇一】 12 月 18 日下午,在二公司黄蒲高速公路第二项目部会议室里,跟随铁建股份公司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体学习(视频)会议》,通过仔细倾听施艺鸿专家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解读,深化领悟会议精神,我受益匪浅。 十九届四中全是党的历史上首次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讨论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据媒体统计高频词,光“制度”一词就出现了 77 次,其次是“人民”52 次,“治理”42 次,“完善”41 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4 次,“经济”19 次,“健全”18 次,“优势”17 次,”文化”16 次,“法治”16 次,“军队”16 次,“保障”13 次,“体制”13 次,“统一”13 次,“现代化”11 次,“改革”11 次,“监督”8 次,“创新”7 次,“安全”7 次,等等。 这些高频词以点带面,勾勒出一幅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展蓝图。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以高频词“制度”为切入点。 《管子·立政》有云:“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资治通鉴》有语:“是以圣王在上,经国序民,正其制度。”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好的制度在治理国家事务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什么是好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便称得上这么一个“好”字。 新中国 70 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进展进步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 14 亿人口大国进步和进展、确保拥有 5000 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实践充分表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究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总括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