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创新能力的培育浅谈幼儿创新能力的培育 摘 要: 人类几乎生来就具有创新潜质,幼儿时期,强烈的好奇和尝试的渴望构成了一生中最执着的创新精神,驱使他们开展自我进展的创新实践。虽然,这种创新实践对成年人的创新显得微不足道,甚至幼稚可笑,更不能与科学家的创新相提并论,但是,孩子的创新却比成年人甚至科学家的创新更加可贵,假如我们能鼓舞、引导,并加以不断培育和训练,形成一种思维方式,也许就能在其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取得优秀成绩。 关键词: 幼儿; 创新;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25)(11-12)-0124-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到“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是知识经济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材的重要摇篮”。“创新教育”就是以培育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具有不同的方面和层次,而创新的核心即“制造力”的培育,在每个教育阶段对人的制造性的培育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阶段的教育对人制造力的培育作用是奠基性的,所以创新教育必须从幼儿期抓起。那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呢?据笔者在实践中的摸索,简单可归纳为下面几点: 一、提高老师创新素养 德国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曾指出:“倘若把制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制造型的老师。”因为幼儿大都喜爱模仿,他们有意无意采纳与老师相似的行动,从而学到老师某些行为和思维方式。制造型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用更灵活,更有实验性和制造性的方法,倾向于实行“建设性行为”来进展幼儿制造力。这些富有良好制造性的言传身教,就成为开展制造性活动的榜样,因此,每一个老师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向书本学习,向有经验的同行学习,善于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究,走出一条适合幼儿接受水平,但又能充分发挥幼儿创新能力的新路子。 二、营建创新的氛围 首先,老师应常常参加孩子的活动,以平等的身体参加沟通协商,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心态,可促进和调动孩子创新潜质的发挥。如老师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观察他们的言行,允许他们的“尝试”与“破坏”,鼓舞他们的标新立异。使孩子在成人面前能无拘无束的表达与表现。 其次,要尊重孩子,把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