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同坐小竹排》教学设计

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同坐小竹排》教学设计_第1页
1/2
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同坐小竹排》教学设计_第2页
2/2
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 7 课《(演唱)同坐小竹排》教学设计 同坐小竹排 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所在学校 单元 第七单元 课题 《同坐小竹排》 教学目标 1. 能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壮族童谣《同坐小竹排》。 2. 能用不同的声势动作边唱边拍,体验歌曲四三拍子、四二拍子变换拍子的特点。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的唱好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中变化拍子的学习。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流程 老师行为 教学过程: (一)节奏问好 1、采纳三拍子和二拍子两种不同的节拍问好,同时手打拍子。 2、辨别两种问好在节拍上的不同。 (二)学习歌曲 1.创设情境,倾听范唱。 设计意图:了解壮族水乡的“竹排”。在不断地倾听中体验感受变化拍子为歌曲带来的童趣。并为第一乐句加入号子,形成简单的第二声部,为进一步学习多声部歌唱做铺垫。 2.了解“竹排 3.随音乐动作参加表现 (1)加入声势动作拍手、拍髋骨。体验歌曲中不同的拍子。 (2)加入划船的动作,感受两种拍子不同的韵律感。 4.学习第二乐句。 (1)读歌词。结合划船的动作说出二拍子的歌词。 (2)学唱旋律。老师直接教唱第二乐句旋律,加上划船的动作。最后一个音把拍子唱满。 (3)演唱第二乐句。引导学生把最后一个字的拍子唱得饱满。可做两种处理,一做渐弱处理,表示小竹排渐渐地走远了;二做强收,表示小竹排到岸了。老师采纳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两种处理方式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 设计意图:从号子介入直接进入第二乐句的学习,有利于孩子们对衬词的理解; 采纳对比的手法对最后一个字进行处理,培育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 6.学习第一乐句。 (1)找出旋律骨干音,进行准确歌唱练习,运用柯尔文手势辅助音准。 (2)引导学生自主学唱旋律。 (3)演唱歌曲第一乐句。告诉学生“蟹”在壮族方言中的读音。引导学生把第一乐句唱得怡然自得,感受慢慢划着小竹排,和水中小螃蟹嬉戏,欣赏着岸边漂亮风景的情绪。 (三)完整表现歌曲 1.老师用钢琴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在第一乐句加入号子声,并用划船的动作参加表现。 2.加入打击乐器。(打击乐器不宜多加,有一两样即可,引导学生注意倾听打击乐器伴奏的效果。) 设计意图:能够比较完美地表现歌曲,逐步加入“号子”、“动作”、“打击乐器”等手法,是歌曲的表现达到高潮。 (四)对学生的音准练习进行反馈练习 1.模唱五个小片段。 2.老师唱谱,学生唱词。 3.老师唱词,学生唱谱(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同坐小竹排》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