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高中物理第一步〞策略初探 学生进入高中后,老师和学生普遍反映高中物理难教难学,这主要是高中物理学习的任务要求有经验性的形象思维转化为理论性的抽象思维,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这一转化过程需要半个学期的时间,而对于中差生需要一个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高一物理无疑是高中物理学习的第一步,如何走好这关键的第一步,将直接影响学生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在此谈一些初次尝试的策略。一 谈一谈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提倡老师与学生沟通,可以使老师认识学生的性格特征、认知水平、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根本情况、自己教学的缺陷等,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老师的一些教学思想,主动配合教学。师生间的沟通可以不拘形式:作业本上的笔谈,课堂上的提问、讨论,课后的闲聊…只要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的针对性也就明了了。比方高一物理的受力分析要用三角函数,解的方程要用一元二次及多元方程,刚开始学生的作业中大量的错误使我以为是上课时未讲清楚,以致于学生未理解,后来通过与学生交谈后才知道,初中数学中没讲过或讲的很少,而我上课时以为这些只要一笔带过,怪不得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看来老师上课不仅要注意分析题意、分析物理过程,而且还要对数学运算作比拟详细的分析和演算,以便培育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看来这种交谈还真不能无视!二 问一问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有讲究教法,注重启发、诱导思维,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问题、探究真理的情境之中。高一的学生感性认识缺乏,但要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充分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灵活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获得有关客观事物的足够多的感性材料。假如没有足够多的、能够把有关的物理现象及其之间的联系鲜亮地展示出来,学生很难理解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意义和适用条件,从而影响对物理规律的掌握和运用,造成学生思维的障碍。因此,有时老师的有效提问,层层铺垫,将进一步使学生深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例如,再做“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时,就实行这样的问话:⑴ 在做“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时,应选取怎样的讨论对象?〔一定质量的气体〕⑵ 用哪些方法可以得到一定质量的气体,并保持其质量不变?〔用密闭容器〕⑶ 如何用这个注射器来取得并保持一定质量的空气?〔用润滑油润滑,用橡皮帽堵小孔〕⑷ 实验的根本过程应该怎样?〔通过拉、压活塞来改变里面空气的体积和压强,看被封闭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乘积是否为一常数〕⑸ 实验中需要知道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