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过程应充满爱]通过安全教育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 “教育”,一直是个庄重的字眼,“老师”是教育的直接传播者和执行者,“师德”是老师职业的神圣灵魂,“师爱”则是进行教育的原动力。这是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不爱学生、不懂得如何施爱于学生的老师没有资格作老师。热爱学生,是老师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也是老师必备的道德素养;爱应该与教育同在。 一、老师的爱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广义的,是非血缘关系的爱,是类对类的爱,是既普通又神圣的超越的爱的诠释。它源于人民老师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责任感、源于老师对教育对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同时也是老师对学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可以说,师爱是师德的灵魂。老师热爱学生是老师生命的延伸和生活的镜子,是老师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关爱学生,也就是关爱自己;是一种珍惜,是一种生命的表达。师爱,除了是老师的一种道德素养,还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着重体现在老师对爱的理解、对爱的意义的认识,体现了老师道德情操的高尚,是老师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还包括了老师制造爱的环境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处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以便感受和模仿,把爱的分寸能力恰到好处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自由自愿的爱的空间,感同身受地健康成长。师爱,倾心而为了教育,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老师充满激情地爱自己的学生,就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与爱,从而促使他们乐于接受对之的教导,使师生关系健康进展,推动教育教学的进程。 二、师爱的表达 老师对学生的爱融合于师生实际的交往中,既具体、实在又可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道德素养的形成都具有无比重要意义。于是,就需要我们对师爱有一个正确的表达方式,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一书中的主人公安利柯老师,是一位表情非常严肃、额上皱纹清楚的男老师。在看似粗犷的外表下,却存着的确是一颗母爱般细致的爱心。那天他发现有一个学生的脸上长痘时,便停止默写,用手捧起孩子的脸认真察看,询问他是否不舒适,还用手摸摸他的额头,看是否发烧;当他发现有同学朝自己扮鬼脸时,并没有责骂他,而是抚摸着他的头,说:“以后别这样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一番话:“你们是我唯一的爱,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爱你们,也需要你们爱我。我不想处罚任何人,请你们向我证明,你们都是真诚善良的孩子……”实在叫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