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必修三第 3 章第 2 节的内容,包括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两部分内容。本节“问题探讨”中的材料,与上一节所学内容似乎有点“矛盾”:上一节的内容显示,植物生长素起促进生长的作用,而“问题探讨”中的材料却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它竟然起抑制作用。由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习本节的兴趣。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材首先介绍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起作用这一特点,再详细说明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器官的种类等有关,最后再简要介绍有关科学道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内容,主要是“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该探究活动侧重于科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即解决究竟是“多少”的量的问题。要解决本探究活动中的问题,需要先做预实验。通过预实验,可以缩小探究的范围、节约时间、节约经费。学生做完这个探究后,应该有以下三方面的收获:(1)了解某种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并更好地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2)了解科学技术在应用于生产实践时,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也有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3)领悟预实验的方法。通过“分析现象——发现原理——实践运用”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动态生成新知识,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将他们的原有知识与要获得的新信息联系起来,本节课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紧密联系,有利于学生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对植物的向性生长,尤其是向光性、向重力性生长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顶端优势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常常见到;顶端优势的解除,如园艺上对绿篱的修剪、农业生产上的打顶等,学生也多少有些接触;经过上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长素能促进生长有所了解。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在老师的领导下,完成探究式学习,在课堂上,自主设计、完善探究实验,然后观察、讨论和总结,最后达到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有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处于高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接受知识快,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思辨能力,正处于世界观形成和进展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