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模块设置与学时学分介绍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模块设置与学时学分介绍 高中语文新课程以“模块”为基本的结构单位,用学分进行调整和管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必修课程由五个模块组成,即语文 1 至语文 5。各个系列的选修课程,模块数可多可少,不作规定,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选修课程模块。每个模块所需 36 学时,计 2 学分。每个学期分两段,每个学段〔约 10 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模块设置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一〕模块化设计提高了语文选修课程的灵敏性和选择性。比方,在“语言文字应用”系列中,可以设置“汉字与书法”、“方言与一般话”、“修辞与语言艺术”等模块;在“诗歌与散文”系列中可以分别设置古今中外诗歌散文专题甚至名家诗歌、名家散文专题等多个模块。这样,我们同学不仅可以对五个系列实行自由选修,而且可以选修这五个系列中任何一个或几个模块。选择的余地越大 ,选学也越变得名副其实,避开了以前曾经有过的对某一科目必需作出“选”与“不选”这种非此即彼的尴尬境况,使选修具有确定的弹性和张力。 〔二〕以模块为基本单位来组织选修课程,较之以科目为单位来组织课程在形式和内容支配上更灵敏,也更有优势。模块设置在确定程度上转变了原有的课程内容组织的线性排列,使课程的支配便于纵横沟通、网络勾连,同时也使我们同学对选修课程的选择更便于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切入。不仅如此,模块设计还可以准时容纳社会生活和学生阅历,从而解决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问题。比方,在上述的“语言文字应用”中的“修辞与语言艺术”模块与“诗歌与散文”中的“名家散文”模块就可以进行沟通,让学生在选学过程中进行梳理整合,以收到融会贯穿之效。 〔三〕运用模块形式来设置选修课程,便于学校发挥资源优势,也有利于老师发挥自己的`特长。有的学校可能身在“戏剧之乡”,那它可以在“戏剧”这一模块上大放异彩;有的学校可能地处“旅游胜地”,那它可以在“游记散文”这一模块上大做文章;有的老师可能在古典诗词方面有修养,那他可以开设“古典诗词鉴赏”;有的老师可能在新闻传记方面有特长,那他可以开设“新闻传记的阅读与写作”等等。充分发挥了学校与老师的优势和特长,事实上是为学生的进展创设了最正确的条件和机会。 〔四〕用学分来描述学生选修模块的“业绩”。接受学分对选修课程的学习管理做到刚柔并济,使学生对选修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