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是细菌检查中极为重要的基本方法之一,涉及不染色标本检查法和染色标本检查法镜检可以迅速了解标本中有无细菌及大体的菌量,根据细菌形态、结构和染色性有助于对病原菌的初步辨认和分类,为进一步作生化反映、血清学鉴定提供依据。对临床初期诊断和治疗疾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显微镜 在细菌的形态学检查中以光学显微镜为常用,借助显微镜放大至 1000 倍左右可以观测到细菌的一般形态和结构,至于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则需经电子显微镜放大数万倍以上才能看清。检查细菌常用的显微镜有以下几种: 1.普通光学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以可见光为光源,显微镜的最大分辨率为波长的一半,即 0.25μm,而肉眼所能看到的最小形象为 0.2mm,故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用油镜放大 1000 倍,一般细菌大于 0.25μm,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均能清楚看到。 2.暗视野显微镜 用特制的暗视野集光器代替普通光学显微镜上的明视野集光器,暗视野集光器的中央为不透光的遮光板,光线不能直接射入镜筒,从集光器四周边沿斜射到标本部位的光线,经菌体散射后而进入物镜。故在强光的照射下,在暗的背景中看到发亮的菌体,明暗反差提高了观测的效果,多用于检查不染色的活细菌和螺旋体的形态及运动观测。 3.相差显微镜 相差显微镜依据光波穿过标本中密度不同的部位时,引起光相差异的原理,运用相差板的光栅作用,将光相的差异转换成光的强度的差异,使细菌中的结构呈现明、暗对比。本法可用于检查细菌的内部结构。 由于细胞各部分的折射率和厚度的不同,光线通过这种标本时,直射光和衍射光的光程就会有差别。随着光程的增长或减少,加快或落后的光波的相位会发生改变(产生相位差)。光的相位差人的肉眼感觉不到,但相差显微镜能通过其特别装置——环状光阑和相板,运用光的干涉现象,将光的相位差转变为人眼可以察觉的振幅差(明暗差),从而使原来透明的物体表现出明显的明暗差异,对比度增强,使我们能比较清楚的观测到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下都看不到或看不清的活细胞及细胞内的某些细微结构。 4.荧光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以紫外光为光源,能激发荧光物质发光使之成为可见光。细菌经荧光色素染色后,置于荧光显微镜下,即可激发荧光,因此在暗色的背景下可以看到发射荧光的细菌。由于紫外光的波长较短(0.3~0.4μm),故分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荧光显微镜还广泛应用于免疫荧光技术中。 衣原体免疫荧光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