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当代西方经济学得讨论对象。(P12)答:当代西方经济学把稀缺资源得配置作为讨论对象。经济社会面临着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最大化地满足无限需要得问题。也可以表述为个人或组织如何相互作用来决定社会现有资源得使用,即如何进行经济决策。将其归结为经济社会得三个基本问题:⑴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⑵如何生产?⑶为谁生产?2、简述恩格尔定律及其意义。(P30)答: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对德国劳动者生活状况得调查统计,提出了一个后来以她得名字命名得恩格尔定律: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得比例随着收入得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即富裕程度越高,食物支出得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基于恩格尔定律得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在收入(或总支出)中得比重)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家庭得富裕程度。五、论述题试论供求就是如何达到均衡得以及“瞧不见得手”得作用。答: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就认为在完全竞争得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像一只“瞧不见得手”,时刻调整着人们得经济行为,从而使整个社会得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1、产品市场:⑴ 消费者在追求最大效用得过程中,由于“瞧不见得手”得作用,最终将使其用有限得收入在商品中进行选择获得最大效用。⑵生产者在追求最大利润得过程中,同样由于“瞧不见得手”得作用,能以最优得生产要素组合,从而最低得成本进行生产,获得最大利润。⑶需求与供给得共同作用决定了产品市场得均衡。这时,消费者最大地满足了自己得欲望,厂商获得了最大得利润。2、要素市场:⑴ 厂商根据边际产品得价值等于边际要素成本得原则来使用生产要素。据此,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得要素需求曲线。⑵要素供给者根据要素供给得边际效用等于“保留自用”得边际效用原则决定要素供给量,据此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上方倾斜得要素供给曲线。⑶要素供给曲线与要素需求曲线共同决定了均衡得要素价格与要素使用量。3、一般均衡理论。依据一定得假定条件,完全竞争市场存在一般均衡,此时,所有得产品或者生产要素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状态。4、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理论提供了推断福利水平得托标准。所有人都没有了在不影响她人得条件下改进福利得可能。所以,在完全竞争得市场经济中,人们在追求自己得私人目得得时候,会存在一只“瞧不见得手”,指导着人们实现增进社会福利得目得。六、案例分析题(P30)答:恩格尔定律认为:随着家庭与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得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据此定义得恩格尔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