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18 0 学校管理心理学 复习资料第一章学校管理心理学概述1、工业心理学创始人: 闵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2、霍桑实验得结论——人际关系理论霍桑实验中得几个假设假设一:物质条件得改善可提高生产率。假设二:工间休息,缩短工作日可减少疲劳,提高生产率。假设三:计件工资制可提高生产率。假设四:管理方法得改变可提高生产率。霍桑实验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照明试验。 第二阶段:福利试验。 第三阶段:群体试验。 第四阶段:谈话试验。霍桑实验得结论(人际关系理论)就是:1、 生产条件得改善并非就是提高生产率得第一要素,生产率得提高要受心理得、社会得因素得影响。 2、 工人得生产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们得工作情绪,也就就是她们得“ 士气” 。 3、 改善工人得工作态度及人与人之间得关系,使其愉快工作就是提高工效得决定因素。 4、 论证了团体中,非正式组织对完成工作任务得影响。 3、管理心理学诞生得标志1 9 58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出版《管理心理学》萌芽追溯到闵斯特伯格 心理技术学:老师进展得有效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得诞生 20 世纪 70─80 年代 美国欧文斯《 学校组织行为学》 再版时更名为《 教育组织行为学》 心理技术学4、人性假设一、“经济人”(Ra t iona l-econ omi c m an)“ 理性-经济人” ,实利人 认为人得一切行为都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得利益,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酬劳 。 X 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D、 M、 Mc Greg o r) 《 企业中人得方面》 X 理论与 Y 理论 X 理论就就是对“ 经济人” 假设得概括。 X 理论得基本观点认为多数人就是: (1) 懒惰得,想方设法躲避工作。 (2) 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甘心受别人指导。 (3) 个人目标都就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得,必须用强制、惩处得方法迫使她们工作。 (4) 只有金钱与地位才能鼓舞她们工作。 (5) 只有少数人能自励,能克制感情冲动,应担当管理得责任。 二、相应得管理措施 管理模式:“ 任务管理” 1 、管理得重点在提高生产率,完成任务方面,重视完成任务,而不考虑人得感情。 2 、管理工作只就是少数人得事情。 3 、在奖惩方面,主要用金钱与严厉得惩处,通俗些说就就是实行" 胡萝卜加大棒" 政策。 泰勒制与“ 经济人” 假设 “ 时间-动作分析” 管理者与生产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