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讲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最新考纲]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6.全球性环境问题(Ⅰ);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精读教材——记一记1.生态系统包括四种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P90正文)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P92正文)3.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经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传递,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P93图示)4.输入第一营养级能量的去向是:一是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二是用于生产者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储存于有机物中,其中一部分随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流入第二营养级。(P94正文)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的现象。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并不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P101正文)6.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 CO2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P101图示信息)7.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P103正文)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形式。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但也有单向的。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生物的种间关系等都离不开信息传递。(P105-107正文)9.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P109正文)10.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P125正文)自我诊断——判一判(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2)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5)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