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得理解材料 1 6 09 顾御麟 4 16 0 3329 201 7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与平进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 01 8年 3 月1 1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得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进展同各国得外交关系与经济、文化得沟通”修改为“进展同各国得外交关系与经济、文化沟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系列得举动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词引入人们所关注得重点。其实,在十八大以来得五年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讲话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多达一百多次,显示了她作为中国得最高领导人对这一新得时代命题得高度重视。2025 年 2 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彰显了这一命题得时代意义。 当前国际形势得基本特点就就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与社会信息化。环境污染问题、粮食安全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等等许多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与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就就是否同意,实际上以及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这个命运共同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得严重问题。向历史那样独善其身在如今这个社会环境中已经就就是不可能得事情,人类社会就就是一个相互依存得共同体已经成为了人们得共识。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200 8 年国际金融危机等国际性得事件,使得各国人们对于国家、人类需要相互依存有了更加深刻得认识,这也就就是人们对于命运共同体提出前得最初得认识在。在如今经济全球化得时代背景下,一个国家发生得危机在全球化面前,可以迅速地传播,波及全球,对国际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因此,面对这些危机,国际社会只能联合起来,同舟共济,共同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把握其宏观经济政策以帮助东盟国家,200 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机制得出现,都就就是国家之间在相互依存中通过国际机制建设应对国际危机得例证。可以设想,假如国家之间互不合作,以邻为壑,危机外嫁,这些危机完全可能像上个世纪 20 到30年代得危机一样,引发冲突甚至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灾难。所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应就就是我们全人类共同奋斗得目标。 要实现这一宏大得目标,有四个价值观有待认识:相互依存得国际权利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进展观与全球治理观。相互依存得国际权力观就就是指国家之间得权利分配不必像以前那样通过战争那样极端得得手段来实现,各国可以通过国际...